如今的城市路面,从突兀的井盖到随处的快递架,并不是为了人的自由穿行而设计,而是被算法与规则层层切割,留给我们的只是一条充满障碍的夹缝通道。
身处城市的我们,到底应该给自己配置一台什么样的贴身交通工具?我们今天要测评的东风猛士全地形越野滑板车 ZT3 Pro,是由东风猛士、九号出行与 Segway 三方联名推出的新品,宣传少有人触碰的品类名词——全地形越野滑板车。面对碎石、泥水、斜坡、减速带和水泥破损的人行道路面,它宣称自己可以轻松穿越。但与此同时,它的体积、重量、复杂性,也似乎在挑战城市的城市通勤逻辑与用户耐心。
展开剩余96%本轮测评,答主评审团决定启动对它的测评,不仅因为在这一品类中它的硬核参数拉满,而是代表那些被社会和职场磨去棱角,却依然怀有梦想仗剑走天涯的灵魂,问一句:
它,能让我们在城市缝隙中,找到越野自由的快乐吗?
答主评审团介绍:拒绝云体验,做脚踏泥地的测试者
本轮测评,答主评审团特别邀请到了 6 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答主参与实测。
他们是——
外骨骼结构设计工程师、前标致雪铁龙动力总成标定工程师 @Xin Wang;结合专业与极限运动爱好,从专业和不同地形体验测评越野滑板车的汽车工程师 @郑菲; 从供应链角度审视产品的汽车相关软件公司创始人 @梦藏君;从 TCS 防滑系统等性能角度评价产品的车辆工程硕士、汽车行业从业者 @涡轮增鸭; 机械专业毕业、车企产业链就职者 @顾拜蛋蛋 将从续航、越野等角度测评;互联网大厂运营 @Rollie wey,则将从深度爱好者的用户体验展开测评。 此外,我们也特别邀请到了东风猛士科技副总经理、首席制造官 CMO @猛士万良渝 和东风猛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猛士炯哥 以视频的形式,对东风猛士全地形越野滑板车 ZT3 Pro 进行了评测。关键结论速览
一句话亮点
东风猛士全地形越野滑板车 ZT3 Pro 是一台披着滑板车外衣的城市越野轻摩托,真正让「电滑板车」跨入了全地形时代。
一句话短板
强悍性能的代价是重达 29 公斤的吨位,这让它不适合日常通勤,也不适合喜欢轻巧代步工具的用户。
对号入座:谁适合,谁不适合
@猛士万良渝 认为 ZT3 Pro 车架上的工艺处理,是在汽车制造中才会用到的。@猛士炯哥 则称,ZT3 Pro 把汽车级的安全和越野车的通过性带到了电动滑板车上,可以说是拼上了硬核玩家出行的最后一块拼图。
而知乎答主评审团的成员的看法,我们用一张表格总结如下:
超详细实测|功能、性能、结构维度拆解在正式进入 ZT3 Pro 的城市越野冒险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从最本质的机械与电子层面,剖析这台滑板车究竟拥有怎样的硬实力。它那些看似夸张的参数,在答主评审团模拟的各种极限环境里,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它宣称的各项黑科技,是否真的像它外表一样强悍,能够支撑起全地形的野心?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次无情的技术拆解,只看数据,只谈性能。
驱动系统测试|1600W 动力释放,究竟如何作为一台越野滑板车的心脏,ZT3 Pro 的动力系统无疑是关注焦点。它搭载的电机数据,在同类产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答主 @顾拜蛋蛋 从参数对比入手,指出:与市场中同类电动滑板车相比,ZT3 Pro 提供了 1600W 的峰值功率以及 650W 的额定功率,同类产品则是 500W - 800W 峰值,350W - 500W 额定功率。
ZT3 Pro 提供四种骑行模式,分别为:
步行模式(W 模式):5kph作为最低速模式,其爬坡能力令人惊喜,即使爬大坡度的长坡也完全不会掉速度,这一点甚至好于长坡电动自行车。
经济模式(E 模式):15kph需要向无动力滑板车一样蹬地滑行起来以后(时速超过 3kph),按下电门才能获得电力驱动。
标准模式(D 模式):25kph实测动力(主要是扭矩部分)有点过于澎湃,轻轻点一下电门都能给人一种心慌的推背感,已远超日常使用需求。右手平推控制电门的难度很大,拧小了不走,稍微加点力又窜;且滑板车骑行时人是站着的,一窜之下人会突然后仰,有一种随时要闪到腰的担忧,很考验核心肌肉力量。
运动模式(S 模式):32kph在 App 中关闭整车的 TC 和刹车优先,再把启动速度调整为 0 后,捏死前刹车,调至 S 挡,摁下电门,后轮可以疯狂打滑,并在几秒内就开始拉烟。在如此澎湃的扭矩下,S 挡 32 公里每小时的极速远远没到这个电机能发挥的最大功率能达到的最高速度,电机的性能至少可以让速度翻个倍甚至不止。
与此同时,还具备弹射起步功能,可以配合各模式释放动力潜能。实测在 app 里开启弹射起步功能后,在车辆解锁且停止的状态,只需要同时刹车并加油门 2 ~ 3 秒,会同步显示一个 BOOST 图标,这就表示功能已开启。滑板车启动,不再需要人站在踏板上,在静止状态下也能立即油门,且加速度比时速为 0 的状态下快很多。
制动系统测试|制动效果比肩轻电摩?对于一台拥有 1600W 峰值功率的猛兽,其制动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ZT3 Pro 的制动系统配置确实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
答主 @Xin Wang 和 @顾拜蛋蛋 深入解析了其制动结构,认为前后对碟刹这是在意料中的,但后轮碟刹采用的是对夹式轮毅电机制动,这配置就很高了,已经接近摩托车的提供方式,可以更快更高效的夹住刹车片提供更稳定的刹车制动力。
从左到右依次为 Segway zt3 pro,KTM RC390 和 KTM Duke 790
TCS 防滑系统通过算法实时的估算出当下地面所能提供的最大附着力,并以这个为标准来限制电机的扭矩输出,从而防止车轮打滑。
答主 @Xin Wang 指出,ZT3 Pro 的前轮设计借鉴了类似汽车、超市推车的稳向几何结构,使其在复杂地形中能保持方向不偏,提高高速越野时的操控安全性。
这是一项偏工程思路的隐性亮点,也是它与普通电滑板车在结构层面拉开差距的重要一点。
为此,答主 @涡轮增鸭 在园区内石板路上倒上洗洁精模拟湿滑路面效果。
实测发现滑板车可以顺利通过!
不过,答主也提醒:如果遇到雨后湿滑的泥路,还是有打滑的可能。实际骑行时,建议小心为上。
在后轮制动的同时,轮毂电机也会参与制动,再配合整车的三轴传感器和 TCS 防滑系统,可以把后轮刹出 ABS 的效果。
关于不同速度下的制动表现,答主 @Rollie wey 进行了细致的分级测试:
刹车瞬时速度≤时速 15 公里(E 档上限): 基本能做到急刹车无上下及左右颠簸、打滑,可以算是风险极小;时速 15 公里 < 刹车瞬时速度≤时速 20 公里: 急刹车会开始出现打滑现象,但是幅度非常小,可以控制,只要有驾驶的的预判心理准备,或者有特殊的环境状况(雨湿路滑 / 凹坑凸起 / 大风等),基本很难出现安全风险;时速 20 公里 < 刹车瞬时速度≤时速 25 公里(D 档极速): 急刹车会出现打滑现象,且幅度较大。这种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且人为握好把调整方向以避免发生意外。但整体来说,风险可控。 他坦言,对于更高速度下的急刹车,目前尚未进行测试;时速 25 公里以上,乃至达 S 档上限的时速 32 公里,由于找不到测试环境,暂未实测。尽管制动及时,但作为两轮车辆,急刹车带来的不稳定性仍需驾驶者具备一定操控技巧。答主 @梦藏君 认为,为了避免速度突降后的不稳定性,需要较长时间的熟练,才可以平滑自如。
此外,ZT3 Pro 还具备坡道驻车功能。答主 @涡轮增鸭 实测认为使用方式很简单,站在坡道时,双手长握刹车即可进入H挡,车辆电机会被锁住以防车辆滑动,此时坡道驻车功能便激活了。
悬挂系统测试|越野级减震到底调教成啥样?减震系统是越野滑板车的核心配置,ZT3 Pro 采用了双联车板前减震 + 后拖曳电弹簧减震的组合,这类系统常见于燃油越野车型,既节省空间又保证减震效果。
在日常路面上,答主 @顾拜蛋蛋 与 @郑菲 表示其表现媲美电动自行车,真空胎+前后减震组合让骑行平稳、振动与噪声控制优秀。
而在复杂地形中,其越野减震实力更加凸显。@梦藏君 曾以 20km/h 冲过工地钢板,仅有轻微振感但完全可控;@Xin Wang 指出,其独立悬挂系统能在 30° 坡道和小台阶中大幅吸收冲击,几乎不振手。
@Rollie wey 对比数据显示,ZT3 Pro 的震感衰减远优于市面其他滑板车,并提供了一组直观的对比数据:
其他滑板车的震感为:1 - 0.5 - 0.25 - 0.1 - 0.05 - 0 ZT3PRO 的震感为:1 - 0.2 - 0.05 - 0不过,在高强度越野约半小时后,后减震会因热衰减导致滤震效果下降。需要稍作休息后,方可恢复。
答主 @顾拜蛋蛋 与 @郑菲 特别提醒,在比利时路面这类极端震动环境下,建议干脆下车推行,毕竟即便是顶配悬挂,也有物理极限。
智能与电控系统测试|黑科技落地了吗?除了机械性能,ZT3 Pro 在智能与电控方面也配置丰富。其搭载的 BMS2.0 电池管理系统 提供短路、过流、过充、过放与温度等多重安全保护,答主 @顾拜蛋蛋 和 @Rollie wey 均表示系统稳定可靠,且支持可视化管理。
通过蓝牙连接手机 App(九号出行),用户可查看仪表、电量、骑行轨迹、系统设置等功能,操作人性化,功能齐全。
定速巡航与能量回收系统同样实用:前者可通过一键设置车速,随时解除;后者则在刹车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电量,提高续航效率。@Rollie wey 实测显示,S 档续航可达 40km,E 档最高约 70km,整体表现超出官方标称。答主们一致认为,这些智能功能真正提升了 ZT3 Pro 的实用性与骑行体验。
尺寸收纳与搬运测试|实话说,是真的重在硬核性能的光环下,ZT3 Pro 的尺寸与重量是绕不开的话题。它在开箱和日常搬运中带来的震撼,是多位答主共同的体感。
首次开箱,其重量便给多位答主留下了深刻印象。答主 @郑菲 提到快递箱子大概有 1 米高,重达 29 公斤,最终只能把纸箱放倒,请人按住纸箱,再蹲在地上,一点一点把车从纸箱里蹭出来。
对于组装过程,大部分答主认为相对简单。答主 @Xin Wang 和 答主 @Rollie wey 实测整个安装过程只需要用一个附带的内六角工具拧紧 4 颗螺丝来固定把手就能完成。更是盛赞了品牌附赠的螺丝刀:大、硬、省力!四个螺丝立马搞定!
ZT3 Pro 的精确重量接近 30kg,这在便携性上带来了巨大挑战。答主 @Rollie wey 直接发问:为什么一个滑板车重 29 公斤?! 尽管可以折叠,但其折叠后的尺寸对普通车辆的兼容性并不理想。答主 @顾拜蛋蛋 和 @梦藏君 的实测发现,它即便折叠后体积仍然达到 1245×592×645mm 的体积,普通汽车的后备箱基本放不下。
即便是理想 L9 这样的大型 SUV,也需要放倒后排座椅才可以勉强塞进,除非是比肩 Model Y 的后备箱。
亮点与提醒|基于真实使用场景的应用验证作为一款融合越野能力的电动滑板车,ZT3 Pro 在日常通勤中表现如何?它能否胜任城市里的「小越野」,又是否足够舒适实用?我们将从通勤、地形、收纳与天气等多个维度,全面还原其真实使用体验。
城市通勤实测|长短途都骑了,累不累?将一台越野滑板车用于城市通勤,听上去新潮,但也意味着对续航、舒适性和适配性的全面挑战。
在续航方面,答主 @顾拜蛋蛋 以 14.8km 实测为例,在 D 档、25km/h、动能回收弱的设置下,出发电量 83%,到达后剩余 44%,预计总续航为 42km。他认为每日通勤若在 30km 内,日充一次压力不大。
舒适性方面,@梦藏君 表示前后双减震系统表现良好,能有效过滤井盖颠簸;@郑菲 也称其在铺装路面上的震动控制优于多数电动滑板车。
为缓解骑行疲劳,@顾拜蛋蛋 认为可以使用原装座椅,站骑变坐骑,体验更接近电动自行车。但 @郑菲 指出:ZT3 Pro 油门控制不够线性,轻拧不走、稍拧就「窜」,一窜之下人会后仰,考验核心肌肉,最终他选择将模式设为 W,限速 12km/h 全程龟速。
适配性方面,@郑菲 和 @梦藏君 指出其近 30kg 的重量,限制了公共交通搭载和车辆收纳。
城市障碍穿越能力|城市里的小越野怎么打?在城市道路上,ZT3 Pro 面对减速带、路沿石、坑洼路等障碍的表现颇具越野风格。答主 @顾拜蛋蛋 指出,其全地形宽胎、越野级减震与 TCS 防滑系统,让它能稳定通过常见城市障碍。
减速带测试中,@Rollie wey 分别以推行、低速、高速三种状态通过,均无明显震感,@顾拜蛋蛋 也称其比平衡车更敢冲,提升了心理安全感。
推行通过(时速 ≤3km): 其实跟推一辆自行车通过区别不大。体感基本都是相同的 —— 毫不费力,但能感觉过了个小缓坡; 低速行驶通过(3km≤ 时速 ≤15km): 能感觉车上下略有起伏; 高速行驶通过(15km≤ 时速): 能感觉车快速颠了一下,但幅度极小。台阶与路沿石测试显示,轮胎高度 30% 左右的矮马路牙子可轻松驶过;高度接近轮胎 70% 的则无法冲上,但推车下去时缓震表现依然优秀。@郑菲 也指出 ZT3 Pro 可应对草地、沙地等复杂地面,不易打滑。
非铺装路面上,@Xin Wang 赞其独立悬挂系统基本不振手;@梦藏君 强调其 152mm 离地间隙让水泥坑、碎砖路面毫无压力。@Rollie wey 直言震感小太多,和通勤滑板车不是一个物种。
不过,在狭窄空间调头挪动时则受限明显。@郑菲 吐槽其前轮转向角度有限、重量逼近 30kg,「需要考倒车证」,搬运不便,是越野定位的代价之一。
⛰ 极端地形挑战|它敢下泥地,我们就敢骑它实测既然主打「全地形」,ZT3 Pro 自然要在极限地形下接受实战考验。答主们将它带入碎石、泥地、草坡和陡坡等高难度场景,验证其越野实力。
爬坡能力方面,答主 @Rollie wey 表示其标称的 25% 坡度(约 14°)已覆盖大多数城市坡道;答主 @梦藏君 在小区草地和 30° 地库坡均顺利登顶,感慨 1600W 峰值动力爆发远超预期;答主@Xin Wang 指出,即便在 30°坡、坑洼路和台阶中也毫不吃力;答主 @顾拜蛋蛋 补充,在砂石+草地复合地形下,D 档照样稳上不打滑。他还将 ZT3 Pro 带入轮滑场地,实测其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样出色。
抓地与防滑方面,11 寸全地形胎(纹深 4.5mm)表现突出。答主 @梦藏君 描述其在青苔湿地和砖面间丝滑通过;答主 @郑菲 认为草地和沙地上几乎无减速,避免了摔车风险。
震感控制与舒适性方面,答主 @Rollie wey 认为其越野胎和减震系统显著优于普通通勤车,即使经过坑洼水泥路、砖缝和泥地,车辆稳定性与耐用性依旧在线。
夜间出行实测|全天候出战靠谱吗?无论是夜幕降临还是细雨绵绵,城市通勤和户外探险都对车辆的全天候能力提出了要求。ZT3 Pro 在夜间照明、雨天抓地以及防水性能上表现如何?
灯光系统: ZT3 Pro 的灯光系统得到了多位答主的肯定。 不仅日间行车灯、后部红色提示灯、夜间远光灯这些该有的都具备,而且前大灯在夜晚照射距离大于 30 米,50 米较暗也能看到,尾灯有主动刹车灯,还是比较显眼的。
同时,机能风日行灯造型非常帅,前车灯整体呈 X 型,有点像变形金刚的机器人,颜值颇具机械光泽,夜晚也非常酷炫。即便晚上没有路灯的照明,也能表现优异,基本不用担心视线问题。
表盘显示,在灯光下也很清晰。
社交与收纳提醒|帅是一回事,用是一回事尽管 ZT3 Pro 拥有强大的性能,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体积、重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纳和携带便利性,是不可忽视的考量因素。
重量与开箱/搬运: ZT3 Pro 的重量给多位答主留下了深刻印象。 答主评审团一致认为 29Kg 的重量比较考验臂力的,需要气运丹田才能搬动。
折叠与收纳: 尽管 ZT3 Pro 可以折叠,但其便携性受到重量和尺寸的限制,完全没法塞进紧凑级 SUV 后备箱或者后排,更别想着便携。
公共交通可携带性: ZT3 Pro 的尺寸和重量使其在公共交通中的兼容性极差。 答主 @梦藏君 明确指出,其接近 30kg 的重量,导致地铁安检基本无法通过,他试过几次,拒载率 100%。
ZT3 Pro 与答主汽车的体型对比结论与建议|它不是为所有人设计的产品,而是特别的选择经过一系列涵盖结构、性能、以及真实使用场景的严苛测试,东风猛士全地形越野滑板车 ZT3 Pro 毫无疑问地展现了其独特的定位和强大的实力。
它不是一款普适性的通勤工具,而更像是一台为特定人群、特定需求而生的「滑板车」,拥有令人惊叹的亮点,也伴随着需要考量的短板。
✅ 优势:堪比小型越野车,比想象更硬核
ZT3 Pro 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真正把全地形越野滑板车做成了实物,而非概念。强悍的 1600W 峰值电机带来澎湃扭矩,轻松征服 30° 水泥坡、草地、碎石与泥泞路,弹射起步甚至能拉烟。配合 11 寸全地形胎与 152mm 离地间隙,具备极强的抓地力和防陷能力。前后减震系统也有效过滤颠簸,即使在非铺装路面和减速带上依旧稳健。
在结构设计上,它融合了多项高阶配置:BMS 2.0 电池管理、多段联动制动系统、TCS 防滑技术与类 ABS 效果,在湿滑路面或高速刹车下保障安全;而 7° 立管角与燕把设计提升操控稳定性,整车制动性能甚至接近轻电摩水准。
同时,ZT3 Pro 的外观也极具机能感。X 型前灯、日行灯和高亮夜间照明,不仅实用,更强化其「机械猛兽」的形象,让骑行者在城市或野地中都极具辨识度,气场拉满。
❌ 短板:性能爆表的代价,是重量、难驾驭、不便携
强悍的性能造就了 ZT3 Pro,也带来了它最明显的短板——便携性几乎为零。将近 30kg 的重量让搬运变成体力活,折叠后体积依然庞大,难以塞进普通轿车后备箱,更别提搭乘地铁等公共交通,对通勤用户极不友好。
同时,ZT3 Pro 并非即开即用。其暴力的动力响应让 D 档、S 档下轻点电门就能推背,初学者易被「窜车」的体感吓退。与此同时骑行姿势也存在适配门槛,车把高度固定,对高个用户不太友好,长时间骑行容易疲劳。
综合来看,它更适合有一定驾驶经验、能接受学习曲线的用户,而非所有人都能轻松驾驭。
选购建议:谁适合入手答主评审团实测认为,ZT3 Pro 并非为所有人而设,但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用户,它可能正合适你:
性能玩家:对动力、越野性和操控有极致追求,享受征服地形的刺激;短途越野爱好者:能轻松应对公园小径、泥土路、城市楼梯等障碍,提供独特的「城市越野」体验;具备收纳条件:如家住一层、有独立车库、电梯充裕,出行不依赖公共交通,对其重量和体积问题影响不大;具备驾驭力量:不排斥学习成本,能驾驭暴力加速,对核心力量有信心。答主评审团一致认为,ZT3 Pro 可谓性能出众、设计专业的「城市猛兽」。尽管它对收纳、使用条件有较高门槛,但如果你能接纳它的不便,便能获得真正突破滑板车界限的越野快感。
写在最后:不只是滑板车,更是硬核的城市战骑如果你只是想买一台能拎上地铁的电滑板车,那我劝你,别选它。
因为,它不是一台普通笨拙的滑板车,而是科技时代硬汉心目中理想的机械怪兽——
不为日常通勤所设计,而是为追风逐野的灵魂所准备。
ZT3 Pro 把一个原本为最后 1 公里所设计的品类,硬拽进了全地形机动装备的范畴。
如果你不想活在规矩里,你想从水泥森林中冲出去,去感受泥土飞溅、风驰电掣的自由。
更多详细测评内容可点击直达 :
感谢以上答主为知友们提供专业、真实、可信赖的消费建议,并加入「答主评审团」成为其中一员。
@答主评审团 不接受厂商私联答主干预测评内容,也禁止答主就测评内容与厂商交易, 监督举报邮箱 haowu100@zhihu.com。
如果你也想成为「答主评审团」一员,可以关注「新品测评」专栏,报名参与测评。
如果「新品测评」栏目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
也可以戳此问卷,告诉我们你希望「新品测评」栏目下期测评的产品。
我们将持续「科学地折磨」每一款产品,你犹豫的消费决策,交给「答主评审团」来「验货」!
发布于:北京市胜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